4 月
27
2018

詩意地棲居

「台灣早晚需要一部現代建築史。」已逝建築師漢寶德的這句話,說明了台灣對書寫自身建築史的斷裂。台灣建築發展自戰後以來,除了幾位建築學者致力於書寫與研究外,在大眾視線中仍未見全面且容易入門的紀錄,頗為可惜。

過去我們認為歷史很遙遠,是很久以前的事,但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中,訊息稍縱即逝,這才發現:歷史就在當下,且不斷地流逝。

身為媒體,我們責無旁貸,這次《建築台灣》的系列報導,即是因此而生。

哲學家海德格爾曾在著作中闡釋「人詩意地棲居」的概念,意即:人類在運用智慧創造自身居所的過程中,從而使建造的勞動行為產生了美的特質與意義。

《經典》撰述陳怡臻(右)期待能藉著這次的專題報導,從戰後至今仍具代表性的作品中透視:在台灣,詩意地棲居如何可能?


(攝影/劉子正)

《經典》238期【建築台灣】公共建築初體驗 現代經典校園巡禮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採訪線上│標籤:
4 月
06
2018

經典雜誌237期精選影像(2018年4月)-縱貫線鐵道

舊山線鐵路是縱貫線鐵道最後一段工程, 完工後台灣南北「一氣通」。

《經典》237期【篳路台灣】縱貫線鐵道 台灣南北大動脈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每期精選影像│標籤:
4 月
03
2018

再現蓪草風華

初春時節,《經典》撰述賴英錡(左)造訪位於新竹市的「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窗台前,百花爭奇鬥豔,賞心悅目之餘也不禁佩服主人張秀美擁有一雙綠拇指,但她卻指出這些花朵,其實都是用被稱作「蓪草」的「樹木」所製成!

在她的引介下,英錡依序拜訪了在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種植蓪草的陳登順和夫人趙春妹、製作蓪草紙的師傅曾素香(右),以及教導學生摺蓪草花藝的劉錦薰,從而了解這外觀看似木瓜樹的蓪草,如何經過匠人的巧手,從一根根白色髓心,變成薄如蟬翼的蓪草紙片。更重要的是,原來,蓪草在台灣史上有過一段輝煌的紀錄,曾經為台灣創下亮眼的經濟成績,餵養了好幾代人。

因為有這群蓪草的守護者,古老的記憶和技藝才能被保存下來。他們多年來默默的付出,令英錡由衷感到敬佩!


(攝影/安培淂)

《經典》237期【匠心獨具】發現蓪草之美 守護百年紙工藝文化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採訪線上│標籤:
4 月
02
2018

經典桌布─海線鐵路

.請選擇解析度下載:  1680×1050 . 1600×900 . 1280×1024

海線鐵路是為了改善山線的貨運運輸瓶頸,當一九二二年海線完工後,縱貫線改為走海線路段。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4月5月6月,經典桌布│標籤:

首頁最新訊息關於經典雜誌內容經典專書訂購方案聯絡我們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服務專線: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Copyright©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經典影像館 ::: Rhythms Gallery ::: .
建議以 1024x768螢幕解析度, IE7.0 以上版本瀏覽器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