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曼藍波安與他新造的獨木舟,在蘭嶼伊姆洛庫灘頭合影,這個漢人口中的紅頭村,是他出生、成長的部落,歷經日本殖民,與國民政府粗暴的對待,創世紀以來的神話不因此而止息,一如每年固定的季節,飛魚總要隨浪潮而來。
《經典》273期【作家遊記】我的部落 蘭嶼伊姆洛庫
夏曼藍波安與他新造的獨木舟,在蘭嶼伊姆洛庫灘頭合影,這個漢人口中的紅頭村,是他出生、成長的部落,歷經日本殖民,與國民政府粗暴的對待,創世紀以來的神話不因此而止息,一如每年固定的季節,飛魚總要隨浪潮而來。
《經典》273期【作家遊記】我的部落 蘭嶼伊姆洛庫
保有好山好水,自然與人文底蘊豐厚的高雄美濃,除了迷人的稻田綠浪,近年來農業地景也產生新變化,農地裡出現白玉蘿蔔、玉女番茄等作物,池塘裡的野蓮,更成為美濃另一個地方特色。
《經典》273期【自然人】水蓮 野菜變佳餚 — 草稿
這是一個相當挑戰的報導。多場採訪都由一盞熱呼呼的茶開始。前一刻,他是人,才端了一杯茶飲下,談笑風生;下一秒,嚴肅地辦起事來,乩身如神,條理分明。《經典》撰述鄭接黃(圖右)思忖許久,在神意與人意、真實與超現實,乃至真真假假,如何拿捏平衡,甚而一再探問信仰的本質,人與神之間,在台灣民間信仰裡,乩身文化這道模糊難解的問題,就像瀰漫著氤氳的檀香終日不斷──是飄渺仙境,也是滾滾紅塵。
對於人與神的身分切換,宛若一幕劇情的轉場。而問事場景裡,隻身一人,或者一組人,一場又一場,也像看盡人生的情節,有人眉頭深鎖,有人豁然開朗。在信仰之外,透過一再的訪談,在一盞又一盞茶的時間裡,鄭接黃採訪的每一位乩身都說,彷彿他們是將人生輕輕地交付出來,有些沉重,卻是最需要抒發,還有理解。
這才是乩身信仰裡最為重要的。鄭接黃是如此想著。
《經典》273期【出神入話】乩身 神是眼前人
算是半個嘉義人的《經典》撰述吳佳珍,聽聞嘉義終於有了美術館、而且很不一樣,一直覺得有些難想像:嘉義的美術館會是什麼模樣?因為,雖然嘉義在一九三○年代日治時期曾有很多畫家、被譽為「畫都」,但那已經是很久以前了。直到這次公共建築議題的採訪,她終於來到新開館的嘉義市立美術館。
「很嘉義、又很現代!」六年前著手建築設計的建築師黃明威說,很多到外地生活的嘉義朋友都這麼向他形容美術館。「沒錯,真的是這樣!」吳佳珍也認同。
儘管目前相較周邊漸趨沒落的街廓,新的美術館有如地標性的存在,但從巷弄彎入、經過庭園、走進開放穿透的美術館,在植栽、光影、玻璃帷幕、木頭梁柱等所有巧思營造的氛圍之下,就算一開始對於展覽作品沒興趣,也會不知不覺想靠近看看。這也正是建築師想創造的,一個讓民眾自然而然接近、融入生活的公共建築。
《經典》273期【建築台灣】打開公共空間 改變你我生活樣貌
是疫情的關係嗎?時值寒假,參訪基隆海洋科學博物館的人數,卻少得可憐。站在偌大冷清的海洋科學廳裡,經典撰述陳世慧似乎是今天唯一的訪客。
試玩了裡頭幾款互動遊戲,有些確實可以設計得更活潑,例如水壓下物體的變化,海流與地質的關係;有些卻新鮮有趣,例如海研五號的模擬航行、LED柱狀顯示面板營造的海洋生態剪影……,但為什麼就是沒有人來呢?
隔一天,轉往位在桃園的Xpark水族館,她看到另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疫情絲毫沒有影響觀賞人潮的熱情,在水母、海豹還有企鵝等的專館前,「好可愛喔!」的驚嘆聲,與遊客手上的快門此起彼落。
顯然,兩者間的差異,就在「生動」兩字。把活生生的海洋生物搬到民眾眼前,自然比冰冷的人工機械來得有吸引力,只是也別忘了,「生動」的背後,往往是許多海洋生物的自由受到局限,同樣是民眾認識海洋與海洋生物的教育場所,兩者,應該都有更細膩的進步空間。
《經典》272期【水啊】從根本做起 海洋教育一起來!
首頁
│最新訊息
│關於經典
│雜誌內容
│經典專書
│訂購方案
│聯絡我們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服務專線:02-2898-9991 傳真:02-2898-9993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經典影像館 ::: Rhythms Gallery ::: .
建議以 1024x768螢幕解析度,
IE7.0 以上版本瀏覽器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