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01
2013

油的傳統與現代

從彰化埤頭的傳統花生油榨油間出差回來,《經典》文稿召集人潘美玲丟進洗衣機裡的衣服,盡是花生味。仔細嗅聞皮膚及頭髮上,也都還帶著「到此一遊」的證據。

但這種食物的味道,並未出現在其他參訪過的現代化製油廠裡。原因是大型油廠為了安全衛生標準,以無菌室般的設備,將這些所謂的「雜質」祛除殆盡。

不可諱言地,現代油品的便利與平價,嘉惠了台灣的美食文化。但美玲打心眼裡並不偏好這種沒有「人味兒」的油品。看到種子,想起土地,了解得來不易的濃縮精華,這才是她想要留下的「油」之記憶。例如:父親是花生農,在嘉義鄉下有兩分地的黃朝興,雖然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但是其實過著半農半X的田園生活,下班一有餘暇就幫忙花生田裡的栽作,希望能接續父親衣缽,把花生種好;又或者家裡有個石磨榨油間的張秉豪,情願辛苦一點,到處收購附近小農的花生,也不願在具規模的花生田一次足量採購,只因為在他心裡有一個小小的願望,他希望鼓勵在地小農,繼續把花生種下去。

聽到這些油的小故事,她的心裡就覺得暖暖的。


(攝影/陳弘岱)

《經典》181期【台灣綠食堂】過油不及 看不見的食油危機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 採訪線上│標籤:

沒有留言 »

引用網址:


編輯留言




※提醒您,基於個人資料保護原則,請勿在留言內容中提及電話、地址、身分證字號及其他個人資料。

首頁最新訊息關於經典雜誌內容經典專書訂購方案聯絡我們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服務專線: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Copyright©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經典影像館 ::: Rhythms Gallery ::: .
建議以 1024x768螢幕解析度, IE7.0 以上版本瀏覽器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