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03
2017

台灣以善以愛為寶

採訪前夕,《經典》執行編輯洪婉恬(左),閱讀了知風草文教協會創辦人楊蔚齡(右)著作的《邊陲的燈火》、《在椰糖樹的平原上》。當年二十多歲的她,離開空服員一職,前往泰國難民營服務,陸續共待了四年時間,回台後創辦知風草,希望能為戰爭之下的東南亞,受創最為嚴重的柬埔寨貢獻一點心力。面對面採訪時,聽著楊蔚齡述說知風草的執行現況,二十多年過去了,她的外表或許多了些歲月的痕跡,但談起知風草,她仍如同書裡當年那位二十多歲的女孩一樣,充滿著慈悲心、無所畏懼的衝勁與勇氣,一心只盼能幫上柬埔寨貧困人民一點忙。這樣始終如一的奉獻,著實令人敬佩與感動。

而經費來源一向是小型NGO運作的重點之一,問到楊蔚齡近年來知風草入不敷出的狀況如何解套?她說,從第一年開始,每一年的預算都剛好只夠再做一年,就做到不能做為止。訪談後,婉恬和楊蔚齡分享她的母親看了書也很感動,道別時刻,她特別請婉恬轉達母親:「我們還在路上。」證嚴法師曾說:「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報導後,再次驗證了這句話的真諦。


(圖片/洪婉恬)

《經典》231期【遠親近鄰】慈善漣漪 台灣NGO的南向援助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採訪線上│標籤:
10 月
03
2017

重新看見台灣森林之美

為了撰寫【篳路台灣】〈森情故事〉一文,《經典》撰述賴英錡頂著夏日的驕陽,先後造訪了林田山、太平山以及阿里山等昔日重要的林場。在蓊鬱的森林裡,他順著一條條斑駁、廢棄的舊鐵軌一路前行,不只看見了沿途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致,更看見了林業鐵路和人們共有的歷史足跡。

從小在都市長大,他不曾了解過台灣的森林區規畫,對於台灣的林業開發史,也只有片面的認知。透過這次的採訪,總算有比較完整的認識。走完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中央石階步道,他坐在暫時停駛的蹦蹦車裡稍歇片刻,並期待明年的復駛,想必屆時將會為太平山創造一番新的氣象,並且讓世人重新認識台灣那段迷人的林業史。


(攝影/安培淂)

《經典》231期【篳路台灣】森情故事 回望台灣林業鐵路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採訪線上│標籤:
10 月
02
2017

經典桌布─阿里山日出

.請選擇解析度下載:  1680×1050 . 1600×900 . 1280×1024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10月11月12月,經典桌布│標籤:

首頁最新訊息關於經典雜誌內容經典專書訂購方案聯絡我們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服務專線: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Copyright©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經典影像館 ::: Rhythms Gallery ::: .
建議以 1024x768螢幕解析度, IE7.0 以上版本瀏覽器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