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2017

探索古道的多種方法

製作古道專題,《經典》資深撰述陳歆怡(右)與攝影劉子正,也想走完全程三十餘公里路,但最終選擇取巧,分兩天半走完三分之二段,且放棄往士林、多為車道的南段。

此外,為了拍攝重現挑夫夜間步行金包里大路的畫面,我們在某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來到擎天崗下日人路的山徑,同事葉奕緯腳穿草鞋、身穿唐裝,還要開襟敞胸以求逼真,攝影劉子正在遠處山坡上反覆嘗試如何以長鏡頭拍出最佳影像,兩組人馬隔空用喊的而不靠手機就能溝通。不變的月光與山徑,或許就是一世紀前的人所見情景吧!

二十年前開始調查金包里大路的李瑞宗說,研究古道的關鍵是,由曾經行走與生活在路上的人帶路,才能真正重現歷史與記憶。然而,相關耆老幾已凋零,我們幸運地採訪到九十歲、大半輩子都在擎天崗牧牛的邱阿華先生,才領會到山居歲月雖艱困卻靜好,人、牛乃至 與天地萬物的關係,都比汽車年代融合多了。


(圖片/劉子正)

《經典》228期【篳路台灣】金包里大路 重返步行年代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 採訪線上│標籤:

沒有留言 »

引用網址:


編輯留言




※提醒您,基於個人資料保護原則,請勿在留言內容中提及電話、地址、身分證字號及其他個人資料。

首頁最新訊息關於經典雜誌內容經典專書訂購方案聯絡我們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服務專線: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Copyright©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經典影像館 ::: Rhythms Gallery ::: .
建議以 1024x768螢幕解析度, IE7.0 以上版本瀏覽器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