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7
2019

海綿的哲學

滂沱大雨自天空落下,在柏油路面,撞擊出一個又一個的小酒杯;樹葉像喝醉了一般搖頭晃腦,大自然的表情,是那麼富於變化……這是《經典》副總編輯陳世慧小時候對於颱風豪雨的印象。但不消多時,隨著年齡增長,她意識到颱風殘酷的一面:城市招牌被吹倒、海水倒灌一樓住家、商家;鄉村的農田泡水;養殖魚池淹沒;山區土石流……生命財產的損失,讓多數人對颱風心懷恐懼。然而,颱風自身,何曾刻意造成人類的損失呢?反倒是人類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一再地以各種方式,試圖去觸探自然的底線:過度消耗能源,致使地球暖化;興建大量水泥建築,大幅減少綠地;鋪設不透水路面,讓大水無法疏導……種種的倒行逆施,終於帶來反撲。

幸好,近年來,韌性城市概念異軍突起。其中海綿城市最珍貴的一點,在於它並不保證一定不會淹水,而是當大水來襲時,我們不患淹,而患淹了之後無法迅速復原。海綿哲學無他,其實就是跟隨自然的腳步,呼應自然的節奏。


(攝影/安培淂)

《經典》255期【水啊】「治」水? 韌性城市的不任性方案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 採訪線上│標籤:

沒有留言 »

引用網址:


編輯留言




※提醒您,基於個人資料保護原則,請勿在留言內容中提及電話、地址、身分證字號及其他個人資料。

首頁最新訊息關於經典雜誌內容經典專書訂購方案聯絡我們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服務專線: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Copyright©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經典影像館 ::: Rhythms Gallery ::: .
建議以 1024x768螢幕解析度, IE7.0 以上版本瀏覽器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