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8
2016

每天三次,用吃做環保

為何要在上一篇〈烹的回歸〉鼓勵大家在家開伙之後,又推出一篇介紹綠食堂的報導?因為經典雜誌特約撰述蔡佳珊(左)清楚,外食才是食品安全的主要戰場。有趣的是,她所訪問的這些開設綠食堂的人們,就是把餐館當做自己家裡的餐廳在經營,自己敢吃的才煮給客人吃。而食品安全還僅是這些綠色餐廳理念的起點,以餐桌為中心從各方面用行動去落實環保,才是核心精神。這波飲食革命正在全世界風起雲湧,值得每個人深入了解,不論是自己煮或是在外頭吃,不論你是廚師,或是消費者。

此文編輯期間,正好發生五星級飯店推出海膽吃到飽活動、遭環保團體抗議而取消的新聞,更凸顯出這些星散各地的理念小餐館的重要性。綠食堂的興起正是要證明,在滿足口腹之慾與關愛地球之間,未必永遠扞格。人人一日三餐,吃飯這件事,可以是消費環境,也可以是保護環境。今後你要選哪一道?


(攝影/劉子正)

《經典》217期【真食餐桌】綠食堂上菜 別吃垮地球!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採訪線上│標籤:
7 月
05
2016

經典雜誌216期精選影像(2016年07月)-烹的回歸

雖然只是炒一鍋簡單的炒飯,也豐富有味。撇開疑雲重重的各種食安問題,人們重入廚房,為健康把關,關愛家人的同時,也關照到土地。

《經典》216期【真食餐桌】烹的回歸 煮飯不只是煮飯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每期精選影像│標籤:
7 月
05
2016

經典雜誌216期精選影像(2016年07月)-高雄好野人

「 柴山第一解說員」柯耀源,業餘出身,卻靠著用功自學與一股樂於分享的熱情在山林原野間說著源源不絕的故事,是真正富足好野之人

《經典》216期【人文風景】柯耀源 高雄好野人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每期精選影像│標籤:
7 月
04
2016

向笨港的文史工作者致敬

《經典》撰述陳歆怡(左)採訪古笨港考古專題,除了恭逢媽祖遶境盛會,嘗到地方風味小吃,最大收穫來自於親炙一群熱血的文史工作者。

「自己家鄉的歷史要自己寫!」出身嘉義南港村的林永村先生(右一),數十年前一頭栽入古笨港的歷史研究,也採集與收藏考古遺物。一九九五年他與林志浩合著出版的《笨港:一個古老港口的歷史與文化》一書,至今仍是研究者與一般讀者的重要參考,他高超的田野調查功夫與深入淺出的文筆更值得媒體工作者效仿。

專長陶瓷史與歷史考古學的南藝大藝術史系副教授盧泰康,研究所時期就曾自告奮勇協助北港朝天宮整理陶瓷類考古遺物,時隔二十年,因緣際會主持古笨港考古研究計畫,案子結束後,仍繼續以學校有限資源協助林永村先生整理龐大的陶瓷收藏,只為有朝一日能將這些珍貴資產公諸於世。

或許,民間與學術從來不是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而是互相滋養、彼此照亮的夥伴!


(攝影/楊子磊)

《經典》216期【考古台灣】古笨港遺址 看不見的河港城市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採訪線上│標籤:
7 月
01
2016

經典桌布─西子灣夕照

.請選擇解析度下載:  1680×1050 . 1600×900 . 1280×1024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7月8月9月,經典桌布│標籤:

首頁最新訊息關於經典雜誌內容經典專書訂購方案聯絡我們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服務專線: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Copyright©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經典影像館 ::: Rhythms Gallery ::: .
建議以 1024x768螢幕解析度, IE7.0 以上版本瀏覽器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