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05
2014

經典雜誌190期精選影像(2014年5月)-基督城

二〇一一的大地震,將紐西蘭第二大城基督城變成一片殘破的廢墟。雖然重建的腳步曠日費時,堅強而樂觀的市民用創意為空間提出種種可能。

《經典》190期【想望家園】韌性之城 基督城震災後的摸索與重生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每期精選影像│標籤:
5 月
05
2014

經典雜誌190期精選影像(2014年5月)-機動之島

機車是台灣最尋常的街頭風景,有最強大的便利,也有最不羈的率性。它深入每個台灣人的生活經驗,但卻處於交通秩序的灰色地帶。

《經典》190期【我們是台灣】機動之島 看機車,見台灣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每期精選影像│標籤:
5 月
05
2014

經典雜誌190期精選影像(2014年5月)-曾母暗沙

離台灣兩千兩百公里的南沙群島之南,過去受限於距離難以前往。直到性能優越的研究船「海研五號」啟用,才首度深入進行研究與探索。

《經典》190期【特別報導】曾母暗沙 縹緲的國境之南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每期精選影像│標籤:
5 月
03
2014

與過去的自己相遇

「機車」是《經典》撰述林佳禾的第一個採訪任務。這是不小的挑戰,因為他當機車族的時光已得回溯到大學時代。

與汽、機車向來都缺乏「人與機器之間神秘情感」的佳禾,這些年不用太多適應就習慣走路、單車、公車加捷運的通勤模式,連舊機車都閒置到化油器壞掉也不以為意。但透過這次報導,他不僅重拾過去騎車的青澀記憶,也認識到機車在台灣原來有著精采的發展史。拜訪老車達人李尚青時,佳禾在對機車如數家珍的他身上感受機車與台灣人生命經驗緊緊相連的巨大熱情。結識為路權問題奔走的董建一,則讓他了解到許多交通規劃與政策上的理所當然,都是值得嚴肅思辯、勇敢革新的公共議題。

機車不完美,甚至常惹爭議,但有些人正在努力讓它變得友善,讓人們看見它的價值。機車文化應是台灣的資產,而非負債,如何讓它成為令人驕傲的特色,值得我們努力。


(攝影/劉子正)

《經典》190期【我們是台灣】機動之島 看機車,見台灣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採訪線上│標籤:
5 月
03
2014

別無選擇的樂觀精神

基督城市長達齊爾(Lianne Dalziel, 左)超級樂觀的語氣,與窗外一片殘破的市中心形成強烈的對照與反差。

來自同樣對地震不陌生的島嶼,《經典》撰述張子午(右)很難不為他們緩慢的重建速度感到困惑──空蕩的大樓、塌陷的大教堂、堆滿瓦礫的空地、處處是圍籬與路障、仍然封閉的馬路線道⋯⋯市中心簡直是生人勿近的死城。近日美國智庫社會進步促進組織(Social Progress Imperative)發布調查結果,稱紐西蘭是世界上社會進步水平最高的國家,更加深這種困惑。

慢慢掀開屏障眼前的表面廢墟,很難不為基督城人們堅毅信念的所感動。去年方才上任的市長,過去長期擔任東區議員,對當地的狀況很了解,該區是基督城最窮也受災程度最嚴重的區域,所以她能深切體會當地人的感受與抱怨,這種對民眾的傾聽與理解,使她從上任後就廣受肯定。「人是最重要的」,市長強調,「我們必須確保人們參與在重建過程中。」她的樂觀其來有自,因為別無選擇。


(攝影/安培淂)

《經典》190期【想望家園】韌性之城 基督城震災後的摸索與重生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採訪線上│標籤:
5 月
02
2014

經典桌布─基督城

.請選擇解析度下載:1600×900 . 1280×1024 . 1024×768 . 800×600

二〇一一的大地震,將紐西蘭第二大城基督城變成一片殘破的廢墟。雖然重建的腳步曠日費時,堅強而樂觀的市民用創意為空間提出種種可能。(攝影/安培淂)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4月5月6月,經典桌布│標籤:

首頁最新訊息關於經典雜誌內容經典專書訂購方案聯絡我們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服務專線: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Copyright©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經典影像館 ::: Rhythms Gallery ::: .
建議以 1024x768螢幕解析度, IE7.0 以上版本瀏覽器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