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08
2010

《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影像展─慈濟大學

《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影像展
展出時間:99年4月1日~至99年4月22日(星期四)
展出地點:慈濟大學文化走廊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川流台灣 影像展,最新訊息│標籤:
4 月
07
2010

經典雜誌141期精選影像(2010年4月)-多明尼加的海地人

海地與多明尼加,共處一島的兩國,經濟景況大不同,每年無數非法勞工自海地移入多國,震災後情況加劇。

《經典》141期【探索世界】越界求生 多明尼加的海地人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每期精選影像│標籤:
4 月
07
2010

經典雜誌141期精選影像(2010年4月)-山之子民

莫拉克風災崩落的巨石旁,高雄縣那瑪夏鄉的布農族人,或選擇下山,或留守家園。在氣候急遽變遷的威脅下,延續生命,才能永續文化。

《經典》141期【台灣山國誌】山之子民 「原」起不滅,只是新生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每期精選影像│標籤:
4 月
06
2010

編輯台遺珠(經典雜誌141期)-黃土高原

↑ 陜北靖邊縣雷龍灣,小女孩的出現,以及牆上的字句,與《經典》141期這一篇〈如夢之沙〉的文章,有著隱喻般的迷人呼應。(攝影/劉子正)

↑ 《經典》141期〈如夢之沙:鄂爾多斯高原的農牧更迭〉,我們無法回到一千兩百多年前採訪,那個因戰亂與屯田而毀壞的時空;但子正的攝影,卻彷彿補捉到那遠離家園的府兵面容,他們皆與一條河身無定的濁流對峙,最終失去了青春。(攝影/劉子
正)。
 

↑ 甘肅靖遠縣,若笠鄉皮袋灣村打麥場。似乎能夠嗅聞到麥穗香味的一幀照片,美中不足的是背景枯樹與人物的重疊干擾。(攝影/黃同弘) 
(繼續閱讀…)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編輯台遺珠│標籤:
4 月
06
2010

經典雜誌141期精選影像(2010年4月)-黃土高原

「即山之懸崖峭壁,無尺寸不耕。」明代中葉,陜北一帶的森林已被開荒者砍伐殆盡。兩千年多來,窮苦的中國農民向山要糧,粗放的生產方式導致驚人的水土流失,人與土地的惡性循環難以抑止。

《經典》141期【專題報導】青山殷望 古老黃土地的農業出路
《經典》141期【專題報導】如夢之沙 鄂爾多斯高原的農牧更迭
《經典》141期【專題報導】旱隴遷鄉 甘肅慈濟村 播下新未來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每期精選影像│標籤:
4 月
02
2010

經典桌布─黃土高原

.請選擇解析度下載:1280×1024 . 1024×768 . 800×600

甘肅蘭州市北的水地。(攝影/劉子正)
要看更多子正的精彩照片,請等待《黃土高原.大變遷》的專書集結,會加入從未發表過的黃河故事喔!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4月5月6月,經典桌布│標籤:
4 月
01
2010

一條國界,兩個世界

與多明尼加及海地邊界平行的多明尼加四十五號公路,其中有一段約五十公里的路段坐落在海地境內。《經典》撰述洪銘成(右)當初進入海地這端時就發現,平坦的柏油路開始四分五裂,成為顛簸不已的碎石路,地理景觀也從蔥綠的森林漸漸進入寸草不生的沙漠。這段路沒有商店、學校或任何公共設施,只有一群海地人住在那,幾名海地孩童站立在荒漠裡,手伸出來向偶然經過的車輛乞討。從後視鏡看,童稚身影消失在車子揚起的滾滾沙塵中。

回程時,銘成下車採訪了這群孩童,結束後,心想該給些什麼,身上卻沒有糖果,只能把剩下的貝索分出去。事後他回想,這裡前後都沒有商店,錢幣怎麼會有用呢?抵達多明尼加後,他看著路旁嬉戲的小孩,完全不在乎車輛的經過,才意識到已然回到原本的世界了。。


(攝影/劉子正)

《經典》141期 【探索世界】越界求生 多明尼加的海地人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採訪線上│標籤:
4 月
01
2010

綠蘿蔔的滋味

《經典》叢書主編黃同弘每回出差總會抱怨東抱怨西,這次他的嘴唇在零下五度的若笠凍裂出血,但疼歸疼、吃照吃,他竟然有辦法在黃土原上把自己養胖。

黃出門前沉迷於虛擬的開心農場遊戲,但因為中國封鎖facebook網站,他的田都荒蕪了,沒想到他傳回來的照片竟是在黃河邊拔蘿蔔。拔蘿蔔大家都會唱,但怎麼拔呢?晚點再聽他吹噓。只是好端端地幹嘛拔蘿蔔呢?

攝影對勞動中的人們難免是一種介入,天性憨厚的黃總會不好意思地為被攝者分擔工作,重點是,他還真的會。職是乎,他回來必定會驕傲地向同事說,慈濟新村西北邊有他砌的半堵牆,而A27號住戶蘇耀海的新地裡,有他平的兩車土。

字數還夠,拔蘿蔔呢,首先要先把莖葉捻掉,按著冒出來的蘿蔔頭搖啊搖,一拔就起來了,說的很輕鬆,但真要拔完那兩畝的綠蘿蔔還是相當辛苦的。至於綠蘿蔔的滋味,加入他的朋友名單就告訴你!


(攝影/顧秉柏)

《經典》141期【專題報導】旱隴遷鄉 甘肅慈濟村 播下新未來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採訪線上│標籤:
4 月
01
2010

生態史書寫的可能

二十二歲那年,黃同弘有個不足為外人道的心念:無定河。

關於陳陶描寫的那條河流,歷代評論汗牛充棟,本無多少新解,且青春學子苦苦背誦,就算有所體會也早已厭乏。但那處孤絕的旅集合場上,黃突然想起了這首詩,其背後的龐大哀傷鋪天蓋地而來。

多年以後,黃任職《經典》,持續進行庶民歷史的書寫。在這次的黃土高原專題報導中,他披覽的仍是那些前人考訂無數的史料,頌讀的還是中國文學史上必讀的首章;但他的幸運是,當前這時代比過去擁有更多革命性的科學進展,不再是政治史、也非經濟史,一個生態史的視野在他的寫作中慢慢浮現。

陳寅恪、錢穆、侯仁之、史念海……,那些過去至今黃得以一窺堂奧的史家們,完備了一個新的詮釋體系;人們才能夠從一首詩中,瞥見千年以前那處崩毀的時空,以及其上連詩歌也無法承載的悲歡。

「我到了!妳聽見了嗎?」黃同弘說。


(攝影/劉子正)


《經典》攝影劉子正於寧夏西吉縣的麥田中,苦思不已。(攝影/黃同弘) (繼續閱讀…)

此篇文章由RhythmsMonthly發表│分類:採訪線上│標籤:

首頁最新訊息關於經典雜誌內容經典專書訂購方案聯絡我們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服務專線: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Copyright©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經典影像館 ::: Rhythms Gallery ::: .
建議以 1024x768螢幕解析度, IE7.0 以上版本瀏覽器觀看